南海网论:恪守红线意识,“不作为”也是落实——《于无声处听惊雷: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工作的十种态度》年度专题解读之九
做好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各项工作,一般都要求对这些举措进行创造性、突破性的落实,干部要有所作为。但涉及公共利益的一些底线、红线和禁区时,懂得了及时止步、“不作为”才是真实在抓落实。
比如万宁水椰被毁事件,就是一个有关部门和干部没有站好岗、守好门、止住步的实例。今年6月,万宁石梅湾近两亩、物种历史达4000—16000年的珍贵保护植物水椰被铲除,后来看到民间舆论上的强势指责,有关部门和企业又改口说是“移植”。到底是不是真在“移植”呢?当时可能有的人还看不清,看不透,如今看一看近两百株搬迁水椰差不多无一存活的现状,就一目了然不言而喻。“移植”水椰全部死亡的结果,与半年前环保和林业专家的预言毫无二致。
生态是海南最大的优势和本钱,省委书记罗保铭也曾告诫全省干部:“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怎么强调、怎么为之付出都不为过。”“如果开发水平和能力不高,不如不开发。”
如果说开发商不知道水椰的价值,那么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在做规划的时候,是一定懂得的。所以,水椰的命运,既有企业的野蛮、短视逐利,也有政府部门的越过红线、默许和掩饰。水椰事件只是一个标本,一个生态隐忧的原型沉淀载体,公共舆论上真正担心的,是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能不能守住海南生态的红线。前不久,环保人士又在谈及石梅湾那一片同样珍稀、从清代开始就立碑保护的青皮林,也有人觊觎。
如果我们不希望预言再一次变成现实,那么干部的“红线”意识、“不作为”意识、“看门人”意识就十分关键。
国际旅游岛建设在一些方面要求大胆突破、奋发有为,在另一些方面就会设置权力的禁区和高压线,有所为就必须有所不为,如此才能构成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系统工程。除了生态,还有贪污腐败、耕地保护、与民争利、对公民个体权力的保障等等,都是干部容易有“乱作为”冲动的领域。这种冲动、不知进退、无所敬畏,一旦发作起来,不管是政绩观上的偏失,还是一开始就盘算着念歪经、谋私利,也不管是持续性的,还是间歇性的,总之是十分有害的。
真正的抓落实,并不是项目多了、GDP上去了这一个单纯的评价指标,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有没有守住公共利益的底线。只有守住了,项目才是有益的,GDP才是绿色的。特别是一些敏感领域的干部,要对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有一个清醒的认知。国际旅游岛建设,是需要各级干部、方方面面的人共同推进的,这是一个建功立业,而非沉淀原罪的事。
故而既是为政,就必须懂得止于应止,止于所止。
年度标本事件九:万宁石梅湾水椰被毁
今年6月,万宁石梅湾近两亩、物种历史达4000—16000年的珍贵保护植物水椰被铲除,后来看到民间舆论上的强势指责,有关部门和企业又改口说是“移植”。到底是不是真在“移植”呢?如今,近两百株搬迁水椰差不多无一存活,与半年前环保和林业专家的预言毫无二致,事实一目了然。
新海南手机客户端
南海网手机客户端
南海网微信公众号
南海网微博
##########